由財團法人台灣碳環境永續基金會主辦的「台灣鋁產業低碳化研討會」已於2025年8月20日(星期三)下午在台中臻愛花園飯店盛大舉行,當天有產、官、學、研界100多位貴賓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台灣鋁產業低碳化與鋁原料再生的關鍵解方。
本次研討會以「鋁循環再生,實踐鋁產業低碳化,提升鋁產品競爭力」為主題,聚焦於鋁產業減碳政策、再生鋁技術、鋁回收機制與鋁原料循環共榮計畫。在全球減碳浪潮與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挑戰下,此次交流不僅凝聚產業共識,更為推動台灣鋁產業邁向淨零提供新方向。
中鋼鋁業公司董寰乾董事長於會中致詞提出四大重點:
一、中鋁向環境部申請減量計畫,雖已通過初審,核定碳費優惠費率,預估年度碳費約1100萬元;然而,在2030年前中鋁仍需投入約1.68億元建置減碳設備,以應後續減碳及碳費的要求,對企業營運構成極大壓力。
二、國內建立尚未建立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進口鋁材無須申報碳足跡,引發碳洩漏的風險,疊加近期匯率波動,已對本土產業競爭力造成挑戰。
三、目前國內尚缺乏支持再生鋁、低碳鋁的政策,以致每年仍有約10萬噸廢鋁淨出口。
四、目前再生鋁產品需要透過降價方式才能取得客戶認同。
若能將再升鋁納入CNS標準,並推動專屬的認證制度,再搭配政府綠色採購政策的引導,將能創造正向的市場誘因,幫助產業更有信心投入低碳轉型。
台灣碳環境永續基金會董事長 李至隆先生於會中主講「鋁產業低碳化的方向與做法」,介紹韓國Novelis公司以供應鏈再生來推動循環最大化;日本以純化技術和不純物無害技術來推動升級循環(upgrade recycling);羅馬尼亞以閉環供應鏈(closed loop supplied chain) 和避免環境負擔途徑(avoided burden approach)來達成鋁再生減碳的目標。
台灣碳環境永續基金會研究部高級專員 賴威安博士主講「台灣自行車產業減碳的方法與展望」進一步介紹歐盟國家羅馬尼亞申請國際碳權 Gold Standard專案,結合境外原生鋁原料排放為基線、「避免環境負擔」的原理、鋁閉環供應鏈(closed loop supplied chain) 減碳,可供國內建立官方方法學的依據。
中鋼鋁業公司副總經理陳立中先生於會中發表「以循環鋁材共榮計劃推動鋁產業減碳」主題,當中提到中鋁所推動的若干循環經濟方案目前受到阻力,諸如推動進口料應符合CNS認證、3004項目新增建築材料用途於CNS2253規範等,建議公部門應該效法他國加徵出口鋁廢料的關稅,鼓勵使用再生鋁鋁;公門應寬鬆認定鋁企業為高碳洩漏風險行業。
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蔡和霖博士於會中「以廢鋁純化技術提升鋁原料再生能力」,當中認為應建立精緻化中小型再生產線,並介紹了正在開發的方向性凝固和區域熔煉等純化技術作為升級循環的基礎研究。
常琪鋁業公司副總經理林瑞宏先生主講「優化鋁回收再生的實務」,介紹了公司對於鋁廢料的分選技術和設備,以及這些設備的智慧化和自動化。
盛網科技公司總經理潘宣宇博士於會中主講「鋁回收再生流程的確認及追蹤機制」親自演示如何透過資源循環軟體系統實現鋁原物料和鋁廢料的製程、回收、再生的確實監控和紀錄。
最後,由台灣碳環境永續基金會洪晨喆經理主講「以金屬回收機制達成鋁的減碳效果」,介紹由基金會所建立的金屬再生機制(MRS),針對國內外的知名鋁回收再生公司的鋁回收再生案例,金屬回收再生的九大步驟以及認證的流程提出專業的介紹。
會議尾聲,由擔任此次研討會主持人,基金會服務部洪姵綾經理進行此次研討會的倡議宣讀,全體與會者認同提升再生鋁的技術與使用能力,是鋁產業邁向淨零與提升碳競爭力的關鍵,並凝聚以下四大共識,共同參與「台灣鋁產業低碳化行動倡議」:
- 依據方法學核予再生鋁減碳績效額度,提高使用再生鋁的誘因。
- 擬定獎勵再生鋁辦法,擴大再生鋁等低碳鋁原料在國內的使用。
- 建立再生鋁設計、應用及純化技術,促進再生鋁的循環利用。
- 建構鋁回收再生的優良生態體系,實現再生鋁循環使用最大化。

主辦、協辦單位主管及演講者大合照
(右七: 中鋼鋁業公司董寰乾董事長、右六: 台灣碳環境永續基金會李至隆董事長、右五: 金盛元公司李健豪董事長)
(右七: 中鋼鋁業公司董寰乾董事長、右六: 台灣碳環境永續基金會李至隆董事長、右五: 金盛元公司李健豪董事長)